杯中茗香
老李的玻璃杯是个“老戏骨”。杯壁早已沁出一层琥珀色的茶釉,像极了陈年普洱的茶汤色泽。杯底沉着几片凤凰单枞,在热水中缓缓舒展,犹如老李办案时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
这只宝贝玻璃杯跟着老李进过乡村开检察听证会当过镇纸,压住被山风吹起的笔录,也和泡面一起陪着老李翻了一夜的各类诈骗案卷。
每天清晨,老李总要先用热水温杯,这是广东人“醒杯”的老讲究。待茶叶在杯中“凤凰三点头”般沉浮三次,他才慢悠悠啜上第一口。茶香氤氲间,一天的工作就此展开……
“小林!”老李的杯子“啪”地放在桌上,蒸汽吓得缩了回去:“康某和李某的八万块诈骗款追回来了,你负责返还。”
小林啃着手里的包子,端着咖啡的手一抖:“我,我去返还?”
“怎么,对自己没信心?”老李眯着眼啜了口茶:“记住,这钱可能是人家的救命钱。”
那晚,小林激动地把泡面吃成了庆功宴,脑补了八百个受害人拉着他热泪盈眶的场景……
二
“又是诈骗电话!骗子,你又来骗我们了吗!”电话那头的怒吼震得小林耳膜发疼。
原来康某和李某被骗后,这官方来电在他们听来更是“诈骗PLUS版”。同事帮忙换了号码打过去,“喂?”嘟——嘟——又被挂了!
“师父,被害人又把电话挂了!”小林举着手机,撇撇嘴一脸挫败地看向办公桌对面的检察官老李。
老李头也没抬,手指轻轻敲着卷宗,嘴角却微微上扬:“第几次了?”
“算上昨天打的,还有换号码拨打,至少二十几次了……”小林叹气:“没想到把钱退还给被诈骗人的事情这么坎坷,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原来内蒙古的康某自从上次被骗后,对所有陌生来电都充满警惕。小林换了三个号码打过去,结果无一例外被挂断。书记员小王看不下去了:“林哥,要不发公告让他们自己来领?”
小林正犹豫着,老李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诈骗电话接多了,警惕性高是好事。法律文书可以公告送达,但人心不能。咱们这行,耐心比法条还重要。”他端着玻璃杯站起来,杯中的单枞散发着沉稳的香气,盯着两人思索片刻后说:“你可以尝试查阅他们当地政府官网,并找到他们居住地公安机关的电话。告知我们随时配合返还诈骗款。”
接下来的日子,小林白天盯着政府官网后台,晚上睡觉都抱着手机,活像只守着鱼干的猫。还有样学样地学老李泡浓茶提神,结果半夜三点眼睛瞪得像铜铃——这哪是提神,分明是修仙!
一周后,手机响了,看到一长串号码,小林一个鲤鱼打挺。
“同,同志……”电话那头声音虚虚实实,透着试探的语气,“你们真的追回了我们的钱?”
三
“师父!师父!内蒙古的康先生寄了锦旗来!”
老李掸了掸制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走,带你见识下检察官的高光时刻。”
收发室里,鲜红的锦旗上金灿灿地写着“高效为民解忧 廉洁公正执法”。小林捧着锦旗压低声音问道:“师父,其实我有个问题……”
“说。”
“根据《涉案财物管理规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公告方式通知受害人认领或者等他们主动找上门不是更省事吗?主动联系不仅效率低,还容易被当成诈骗电话……”小林斟酌着用词:“您为什么非要坚持我们主动联系?”
老李从锦旗上拈起一根线头:“十年前我办第一个诈骗案,追回两万块。当时发了公告,结果半年没人领,”他轻轻抚过锦旗的褶皱,“后来才知道,受害人是个老太太,不会上网,当我们联系上时,她孙子说老太太在医院没有沟通能力了……”
“法律是冷的,但执法者的手是热的。”老李把锦旗挂上荣誉墙,回头对上小林亮晶晶的双眼。
转身去抽屉里拿出个盒子递给小林:“喏,以后泡自己的茶,别蹭我的茶了!”
打开盒子,里面躺着崭新的玻璃杯,和他那个是“父子款”。
老李啜了一口茶,指了指桌上的一叠卷宗:“把这叠卷宗整理一下,然后重点还是用便笺纸贴一下,不懂的来问我!”
“遵命!”小林调皮地比了个敬礼,制服领带下摆也跟着翻起一个活泼的弧度。墙上的锦旗静静注视着这对师徒,阳光透过玻璃窗,把锦旗上的“廉洁公正执法”六个字映得熠熠发亮。